田園采摘、鄉村民宿、紅色研學……近年來,隨著鄉村游熱度不斷提升,近郊游、休閑游已經成為濟南旅游的新熱點。不少市民游客在周末或節假日來到濟南周邊鄉村,品嘗鄉野美食、欣賞田園風光、感受鄉土人文、參與特色體驗。
與此同時,一些有品質、有韻味的“寶藏”鄉村不斷涌現。濟南市盤活農村閑置資源、開發特色農旅商品、創新文旅消費場景,推動農文旅融合成為拉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
五峰山街道
“櫻”紅滿山解鎖山水間的體驗方程式
青山疊翠間,五峰山大櫻桃的甜香在微風中流淌,山腳下的炒雞店飄出濃郁的醬香,露營地里孩子們追逐著“長小櫻”玩偶嬉戲奔跑……進入櫻桃采摘季,長清區五峰山街道便成了人們向往的“詩與遠方”。
以前來五峰山,就是摘完櫻桃就走,現在不僅能參加山會、看演出,還能在水庫邊露營、去村里趕大集,每次來都有新玩法。在五峰山街道,“微度假”場景觸手可及。小庵村的福院茶館里,柴火灶上正咕嘟咕嘟地熬著養生湯,石桌上養生茶飄香,游客們圍坐在一起,享受著休閑時光。蔡莊露營地的草坪上,帳篷和天幕點綴其中,游客們正在布置露營餐桌,在晚風里吃烤肉、數星星,沉浸式體驗自在愜意的度假時光。最受歡迎的當屬“訂單式櫻桃采摘套票”,游客們可以提前在抖音團購,由專屬的“果園管家”帶領體驗采摘的樂趣。不少企業將其作為員工團建項目,帶動了錯峰采摘訂單數的增長。
除了沉浸式的“微度假”體驗,文創元素的注入也讓場景更具記憶點?!伴L小櫻”IP化身“形象大使”,帶著印有五峰特色的冰箱貼、折扇、手提包等文創產品走進游客的視野。定制化的“印章打卡地圖”串聯起十余處特色場景。
在五峰山街道,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正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長清區大櫻桃種植協會的成立,讓3000余戶果農擰成“一股繩”,從種植技術培訓到品牌統一運營,五峰山大櫻桃的品質與溢價能力顯著提升;首屆五峰山炒雞廚王爭霸賽后組建的餐飲聯盟,則讓“五峰炒雞”實現從“農家菜”到“地域招牌”的蛻變,會員單位統一推出“炒雞地圖”“聯動優惠”等特色服務,讓舌尖上的五峰更有滋味。與此同時,“五峰山櫻桃谷”泉韻鄉居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已然成型,大五峰山文旅項目落地生根,清灃櫻桃產業示范園項目正穩步推進。街道還設立大櫻桃市場規范管理專班,從采摘體驗到集中售賣全流程優化,讓“果農賣果”更省心、“游客嘗鮮”更放心。
得益于人才回引政策,返鄉青年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返鄉青年帶著直播設備走進櫻桃園,通過“云端采摘”“助農直播間”等形式,讓五峰山大櫻桃搭上電商快車,旺季線上日銷突破5000單;依托長清區校地融合政策,莊南山村與山東藝術學院牽手,舉辦首屆莊南山村藝術節,將村內閑置老屋改造成“鄉村藝術工坊”,大學生創客帶來的文創設計、非遺手作體驗,讓古樸山村變身“藝術村落”;邱莊村設立的“書記代辦服務點”成為服務樞紐,不僅為游客提供采摘路線規劃、餐飲預訂等“一站式”導引,更通過搭建“訂單+農戶”的對接平臺,幫助村民解決大櫻桃銷售難題。
政策不僅“輸血”更“造血”,現在村民既是文旅發展的參與者,更是受益者。據初步統計,目前櫻桃谷沿線14個村,超3000戶村民嵌入文旅產業鏈,2025年櫻桃季期間,戶均年增收超1萬元,“櫻桃經濟”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共富果實”。從“摘果子”到“品生活”,五峰山街道的蛻變,正是鄉村振興過程中“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生動注腳。
濟陽街道葛店村
黃河岸邊的詩意棲居
這里,千畝稻田翻涌金色的浪,稻蟹共生譜寫生態的歌,池塘倒映著天光云影,網紅打卡地更是吸引著無數追尋詩意的目光,共同繪就一幅令人心醉的鄉村畫卷。這里,就是濟陽區濟陽街道葛店村。
踏入葛店村,映入眼簾的便是那廣袤無垠的千畝稻田。稻浪在微風中層層翻涌,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散發著生命的蓬勃氣息。當金秋來臨,這片海洋便被染成金黃,沉甸甸的稻穗謙遜地低垂著,在陽光的輕撫下閃爍著豐收的光澤,讓人不禁沉醉于這田園牧歌般的美好景致之中。
而在這片稻田之下,還藏著一個奇妙的“共生世界”。葛店村采用稻蟹共生的生態養殖模式,稻田為螃蟹提供了棲息之所,螃蟹則在田間辛勤勞作,疏松土壤、捕食害蟲,兩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到了收獲季,既能收獲顆粒飽滿、香氣四溢的黃河大米,又能捕捉到膏滿黃肥、肉質鮮美的螃蟹,真正詮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
村里還精心打造了眾多網紅打卡點,吸引游客前來拍照留念。池塘邊,木質的棧道蜿蜒曲折,游客漫步其上,仿若置身于江南水鄉,無論是日出時分的光影變幻,還是夕陽西下的余暉映照,都美得令人窒息。
這里還是研學旅行的熱門之地。孩子們走進稻田,觸摸泥土的溫度,了解水稻生長的奧秘;在非遺工坊里,感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體驗文化傳承的力量;在池塘邊,觀察水生生物,探索自然生態的奇妙。在這里,知識不再是書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觸手可及的鮮活體驗。
葛店村,用它的千畝稻田書寫著豐收的故事,用稻蟹共生詮釋著生態的智慧,用池塘的碧波蕩漾訴說著寧靜與美好,用網紅打卡地展現著鄉村的時尚與活力。這里,是心靈的棲息地,是詩意的棲居地,等待著每一個渴望回歸自然、追尋美好的人前來邂逅。
明水街道西營村
稻香泉韻里的田園詩畫
踏入章丘區明水街道西營村,仿佛穿越時光的隧道,沉醉于明水香稻綿延千年的悠悠古韻之中。漫步稻田間,和煦的陽光照耀著無際的稻田,微風吹過,綠浪翻涌,縷縷稻香孕育著一年的豐收。
觀光步道蜿蜒其中,泉水潺潺流淌,水面倒映著垂柳與荷花,偶有幾只白鷺低飛掠過,為這片田園添了些許靈動。稻田深處,蛙聲此起彼伏,“聽取蛙聲一片”的詩意場景在這里重現。成群的稻田鴨搖搖擺擺地穿梭其間,時而低頭啄食,時而扎進水中嬉戲,與稻田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田園畫卷。
近年來,明水街道西營村搭乘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快車,利用“一山兩河三園”的生態基底,打造了集稻田觀光、特色美食、農耕體驗、研學教育等多元業態于一體的“稻荷飄香景觀區”。聞稻香,賞荷美,聽蛙聲,田間飄出的縷縷稻花香,不僅再現著“稻花香里說豐年”的美好圖景,更展現著西營村書寫“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動人詩篇。
張夏街道
“杏”產品精深加工,打開農產品“發展鎖”
產業興,則鄉村興。憑借獨特的氣候、水土、光熱資源優勢,長清區張夏街道大力發展特色林果產業,培育林果產品精深加工體系,讓特色林果產業羽翼愈豐,成功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互促雙贏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張夏街道始終把產業振興放在首位,積極探索“庭院+產業”發展新模式,充分利用閑置資源,就地取材,圍繞“杏”元素做文章、尋突破,讓方寸之地實現華麗轉身,“御杏”產業走上品牌戰略發展的快車道,實現特色庭院經濟各美其美、御杏產業發展多姿多彩。
如你所院在打造庭院休閑體驗的同時,深度聚焦張夏御杏這一核心資源稟賦,以優質御杏為基底,匠心熬制清潤回甘的杏皮茶,將庭院里的杏香融入日常飲品。精選飽滿御杏鮮果,采用獨家技術制作杏果干、果脯,鎖住自然甜潤與營養,打造健康美味的休閑零食。
一方小院在發展餐飲、休閑等業態的同時,緊緊圍繞張夏“御杏”資源,開辦特色“微加工”型庭院。小院以杏為原材料,制成御杏蛋糕、御杏奶茶、御杏果茶;組織美食研發團隊積極研制杏花酥、御杏果醬、御杏糖、御杏蛋黃酥、御杏冰激凌等獨具張夏特色的甜點。此外,還聯合長清文旅,打造“御杏系列”伴手禮,在實現御杏精深加工、延長張夏農特產品產業鏈條的同時,讓更多人了解張夏、愛上御杏。
張夏厚院緊扣“杏元素”這一核心文化符號,將應季鮮杏融入傳統農家菜譜,以御杏和排骨相融合,推出招牌御杏排骨;同時,將杏與花卷相結合,內餡融入蒸熟的御杏果肉,出鍋時面皮泛著淡淡杏香,杏肉裹著麥芽的香氣,恰似把整個夏季卷進了面食里。
下一步,張夏街道將持續推動“御道”“御杏”“休閑庭院”等文旅產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延鏈、補鏈,以“小美專精”的文旅消費新產品、新場景,助推轄區農文旅融合發展向更高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