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肖陽 濟南報道
3月24日上午,山東首個“碳中和林”項目建設啟動儀式在濟南市南部山區跑馬嶺生態休閑度假區舉行。啟動儀式由濟南市南部山區管委會、濟南產業發展投資集團、濟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主辦,來自二十余家單位的二百余名黨員干部參加了項目植樹造林活動。
碳中和是指通過植物造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記者從現場了解到,項目擬在跑馬嶺生態休閑度假區新造林2626畝,用其產生的碳匯量抵消興業銀行濟南分行、山東山水水泥集團、濟南產業發展投資集團和山東琦泉能源集團四家企業總部運營產生的1340噸二氧化碳當量,從而實現碳中和。
“今天的植樹只是一個開始”,濟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山東省循環經濟協會碳交易專委會主任鄭靜在接受采訪時說:“今年南部山區計劃新造林2.2萬畝,通過我們的開發,并在國家認證備案后,就能實現樹林的生態價值轉換,有望在全省綠色低碳循環生產方面發揮示范引領作用?!?/p>
據了解,除了參與義務植樹,購買碳匯指標也是為二氧化碳排放“買單”的新形式。早在2018年,濟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與南部山區首次合作,完成了全省首個林業碳匯項目。鄭靜介紹,前期他們已為南部山區開發了6萬畝林業碳匯,按每畝大約抵消0.8噸碳排放量計算,總共可抵消5萬噸碳排放量。通過林業碳匯的生態價值轉換,每年可產生一百萬元以上的經濟效益。
南部山區作為濟南的“綠肺”和泉城的“水塔”,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最大的財富和價值也是生態。南部山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亮表示,“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南部山區將全面落實濟南“南美”戰略,率先走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路徑,以碳匯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來激活潛在的生態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