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山東省委宣傳部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濟南市人民政府
官網承建: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么?具體包括這6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所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
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
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全國共3154項 山東173項居第二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是維護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也是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保護和利用好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文化部規劃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共四級保護體系,按照這個體系,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也都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并逐步向市/縣擴展。
據了解,國務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國家級項目名錄。國家級名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10大門類,共計1372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按照申報地區或單位進行逐一統計,共計3154個子項。
那么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應當符合哪些條件?一、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二、具有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在一定區域內世代相傳;三、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并在當地有較大影響。
作為古代齊魯文化圣地,山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據統計,截至目前,山東共擁有173項(子項)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代表性項目,約占國家非遺總量的5%,位居全國第二。
重傳承帶就業 山東“刷”出非遺“存在感”
曹州面人、葫蘆雕刻、木版年畫、皮影戲……文化底蘊深厚的山東擁有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按公布批次劃分,山東國家級非遺共有4批173項;而按照所屬類別劃分,山東省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則分為10大類。其中,傳統戲劇有32項,數量最多;其次為民間文學,為27項;傳統美術則排在第3位,有25項。
按公布批次劃分
按所屬類別劃分
近幾年,在山東,非遺項目的傳承與保護已經不僅是非遺傳承人或保護單位的事,越來越多民眾也通過了解、學習非遺技藝,增強了對家鄉的文化認同感,甚至還借助非遺項目獲得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費縣手繡(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卞成飛便是例子。卞成飛在沂蒙山區的農家小院里長大,父親善于織土布,奶奶跟母親是剪紙、手繡的高手,她從小就對針頭線腦著迷。畢業后她先是業余從事手繡,終難舍心中熱愛,專門成立了工作室。為了傳承技藝,她挨家挨戶找手巧的老人學習費縣手繡的技法,一路精心鉆研。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費縣手繡走出沂蒙,民俗手繡工藝品找到了更廣闊的平臺。“不出門,不出院,看著孩子做著飯,一天能掙幾十塊!”面對居家婦女和未脫貧困難戶,送活到戶、培訓到家、固定與靈活就業相結合。卞成飛手繡已成為費縣特色品牌之一,在周邊縣市開了六家分廠,入選為“全國就業扶貧基地”。
在濟南市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每周六固定上演的濟南皮影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很多游客的稱贊。濟南皮影戲第五代傳承人李娟說,非遺傳承不能只靠幾場展覽和演出,要常態化地出現,在民眾心中“刷出存在感”。這幾年,李娟組織濟南皮影戲創意團隊,結合當下人的生活,編創了幾個新節目,在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展演。展演過程中,在互動體驗環節,李娟會邀請幾位觀眾上臺,和她一起手持皮影即興表演,受到廣大游客歡迎。
在濱州市陽信縣,近年來,多所學校的課間操改成了鼓子秧歌。這項國家級非遺有2000多年的傳承歷史。陽信縣文化館館長周和平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外出務工的人員增多,當地的鼓子秧歌隊伍規模不斷縮小。為傳承鼓子秧歌,陽信縣文旅部門聯合教育部門,提出推動鼓子秧歌進校園。20年來,有上萬名中小學生參與了鼓子秧歌的培訓課程,為老民俗的傳承注入了新鮮血液。
數據/資料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大眾日報、中國文化報
責任編輯:尹延杰
屆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于9月19日至23日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召開。文博會上,極具特色的“一帶一路”展區預計將邀請歐洲、美洲、中亞、東南亞等地區的國家參展,強化文化合作交流。 [詳細]
9月19日至23日,第八屆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深度傳播集團還將展示集團近年來“文化+科技”板塊的創新發展成果,包含VR足球訓練、VR深海科普教育等內容。 [詳細]
在即將啟動的第八屆山東文博會上,觀眾們在嘗試“沉浸式數字藝術體驗”設備的同時,各種文創產品也將吸引眾多眼球。近日,部分參展第八屆山東文博會的文創企業和文創產品做客山東人民廣播電臺融媒體直播間,讓我... [詳細]